- 29.48 KB
- 2023-07-31 20:00:02 发布
有关于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感悟合集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老支书朴实无华,非常接地气的讲述了共产党员要守规矩、讲
党性,要不忘初心,奋斗一辈子,不是半辈子。听了老支书的党课,
让我浑身充满力量,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下面是整理的“有关于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感悟合集”,仅供
参考。
有关于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感悟合集【一】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先进
事迹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誉为“当代愚
公”。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
书,从上世纪 60年代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 36年,绕三重
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
凿出一条长 9400 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
当地建筑公司曾经重新评估过工程,认为质量过硬,尤其是没有现
代化设备和高级技术团队的支持,简直不可想象,堪称工程“奇
观”。但就是这样一位老支书、一个基层党支部、一群山村里的村
民,愣是与大山较劲、与贫困较劲,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不屈之路,展现出了一个支部就是一盏灯、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黄大发凭借忠诚的信仰、凭借惊人的毅力、
凭借开展群众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辈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层实
际、灵活实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善于团结群众。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脱贫攻坚任重道远。黄大
发深知只有团结全村每一个人,才能解决村里的难题。他把群众当
亲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话、信得过的方式办
事,做到说服不压服、讲理不武断、换位思考不居高临下。修渠放
炮炸山时,落石砸坏了村民房顶,有人喊着拉他跳崖,他没有发火,
很快说服村民平静情绪,并于当晚亲自到农户家诚恳地进行补偿。
工程途径三个村、十余个村民组,遇到了许多阻力,他要求身边干
部“做事要大气,不要气大”,挨家挨户宣讲修渠的道理,根据各
家不同的困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打开了心结。大家心里敞亮
了,各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黄大发 45年的村干部生涯,每次都是
全票当选,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拥护。
开好“院坝会”。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
好“院坝会”则是贯彻群众路线、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的
有效途径。黄大发常说,有事要开“院坝会”,没有“院坝会”不
能解决的问题。他从不搞一言堂,遇事召开群众会,同坐一根板凳、
共商一件事情,组织动员大家为全村发展出谋划策。修渠缺资金,
会上他一句“想吃白米饭,大家一起干”,说到了乡亲们心坎上,
大家二话不说,立马把自家的鸡蛋、黄豆、蜂糖拿到集市去卖了换
钱,当天晚上就凑齐了救命钱。看着一堆皱皱巴巴的钞票,黄大发
流着眼泪立下了军令状:“修不好我把名字倒过来写,我拿党籍作
保证,拿命来换水!”
活到老学到老。1971年,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术而宣告失败。
面对乡亲们的绝望与埋怨,黄大发冷静总结了症结所在,“没有文
化就没有方向,光靠蛮干注定修不成功。”1989年,54岁的黄大发
主动申请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几乎是半文盲的他用了三年时间,
从零起步、从头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一张图一张图地学习,
最后变成了水利专家。除了自己学,他还带领大家学,并且号召集
资修建学校,宣传“娃娃有前途,必须要读书”的道理。现在,许
多村民讲起水利建设头头是道,变成了“赤脚专家”。村里还走出
了 30多位大学生,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变成了文化村。
党员干部要带好头。黄大发认为,有困难党员干部要先上。秉
承这样的信念,他始终把百姓装在心中、把责任举过头顶,面对艰
险打头阵、遇到难题自己扛。看着离地 300米的悬崖峭壁,村民们
心惊肉跳不敢动工,“太危险了,给多少钱都不干”,请来的专业
施工人员也停下了手脚。黄大发第一个站出来,腰里栓一条绳子就
翻了过去,完成了测量工作。在老支书的感召下,小伙子们也纷纷
把绳子系在腰上,开始了飞檐走壁的施工任务。采访时,记者问他
当初是否紧张,黄大发很淡然地笑着说:...
【仅供学习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老支书朴实无华,非常接地气的讲述了共产党员要守规矩、讲
党性,要不忘初心,奋斗一辈子,不是半辈子。听了老支书的党课,
让我浑身充满力量,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下面是整理的“有关于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感悟合集”,仅供
参考。
有关于学习黄大发先进事迹心得感悟合集【一】
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黄大发同志先进
事迹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被誉为“当代愚
公”。黄大发是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草王坝村原党支
书,从上世纪 60年代起,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历时 36年,绕三重
大山、过三道绝壁、穿三道险崖,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
凿出一条长 9400 米的“生命渠”,结束了千百年来滴水如油的历史。
当地建筑公司曾经重新评估过工程,认为质量过硬,尤其是没有现
代化设备和高级技术团队的支持,简直不可想象,堪称工程“奇
观”。但就是这样一位老支书、一个基层党支部、一群山村里的村
民,愣是与大山较劲、与贫困较劲,完成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不屈之路,展现出了一个支部就是一盏灯、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黄大发凭借忠诚的信仰、凭借惊人的毅力、
凭借开展群众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辈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层实
际、灵活实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善于团结群众。基层工作千头万绪,脱贫攻坚任重道远。黄大
发深知只有团结全村每一个人,才能解决村里的难题。他把群众当
亲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听得懂的语言讲话、信得过的方式办
事,做到说服不压服、讲理不武断、换位思考不居高临下。修渠放
炮炸山时,落石砸坏了村民房顶,有人喊着拉他跳崖,他没有发火,
很快说服村民平静情绪,并于当晚亲自到农户家诚恳地进行补偿。
工程途径三个村、十余个村民组,遇到了许多阻力,他要求身边干
部“做事要大气,不要气大”,挨家挨户宣讲修渠的道理,根据各
家不同的困惑,“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打开了心结。大家心里敞亮
了,各类难题也就迎刃而解。黄大发 45年的村干部生涯,每次都是
全票当选,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拥护。
开好“院坝会”。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开
好“院坝会”则是贯彻群众路线、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难题的
有效途径。黄大发常说,有事要开“院坝会”,没有“院坝会”不
能解决的问题。他从不搞一言堂,遇事召开群众会,同坐一根板凳、
共商一件事情,组织动员大家为全村发展出谋划策。修渠缺资金,
会上他一句“想吃白米饭,大家一起干”,说到了乡亲们心坎上,
大家二话不说,立马把自家的鸡蛋、黄豆、蜂糖拿到集市去卖了换
钱,当天晚上就凑齐了救命钱。看着一堆皱皱巴巴的钞票,黄大发
流着眼泪立下了军令状:“修不好我把名字倒过来写,我拿党籍作
保证,拿命来换水!”
活到老学到老。1971年,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术而宣告失败。
面对乡亲们的绝望与埋怨,黄大发冷静总结了症结所在,“没有文
化就没有方向,光靠蛮干注定修不成功。”1989年,54岁的黄大发
主动申请到乡镇水利站跟班学习。几乎是半文盲的他用了三年时间,
从零起步、从头开始,一个字一个字地临摹,一张图一张图地学习,
最后变成了水利专家。除了自己学,他还带领大家学,并且号召集
资修建学校,宣传“娃娃有前途,必须要读书”的道理。现在,许
多村民讲起水利建设头头是道,变成了“赤脚专家”。村里还走出
了 30多位大学生,偏僻闭塞的小山村变成了文化村。
党员干部要带好头。黄大发认为,有困难党员干部要先上。秉
承这样的信念,他始终把百姓装在心中、把责任举过头顶,面对艰
险打头阵、遇到难题自己扛。看着离地 300米的悬崖峭壁,村民们
心惊肉跳不敢动工,“太危险了,给多少钱都不干”,请来的专业
施工人员也停下了手脚。黄大发第一个站出来,腰里栓一条绳子就
翻了过去,完成了测量工作。在老支书的感召下,小伙子们也纷纷
把绳子系在腰上,开始了飞檐走壁的施工任务。采访时,记者问他
当初是否紧张,黄大发很淡然地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