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63 KB
  • 2023-07-13 05:44:01 发布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8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学习《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心得体会 8
教育部研究制定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中小学教育
惩戒规则(试行)》自 2021 年 3 月 1 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权成了热议
话题。
近些年,学校和老师几乎都是处于弱势地位,屡屡被送上被告席。
即使是学生家长无理取闹,学校和老师也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再
做出让步。很多教师感到非常无助,甚至“谈管色变”。《中小学教育
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撑了腰、壮了胆,使大
家扬眉吐气。
面对即将被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教师应该如何正确运用,确实是
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对教师教育惩戒权入法的提案,大部分教育工作
者还是非常认可的,而且呼声很高,普遍有些教师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这是真正为教师代言,以后惩戒学生就有法可依了,可以理直气
壮,不再怕家长和公众的说三道四。不过个人认为,教师对教育惩戒
权,不要有那么高的期望,教育惩戒权,并不是什么尚方宝剑,也不
是灵丹妙药,教师即使有了教育惩戒权,也不能任性地使用。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 21 条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
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
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教育惩戒权有其特定
的含义,不含体罚、打骂、辱骂,对其理解要准确。可见,没有具体
实施细则的惩戒权,教师如何去用好是个难题,一旦操作不当,就会

因为惩戒失当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对于教师而言,并不是靠加持惩戒权就可以让学生服你,即便以
后立法允许教师可以使用惩戒权,也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使用,
而不是任性而为。
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惩戒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呢?我想,
这也是每个教育人应该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首先教育是出自于“爱”的, 对学生的惩戒一定要出于“爱”
的目的,并且事后要让学生知道。如果为了惩戒而惩戒,让学生感受
不到你的关心、爱护,你的惩戒不仅取得不了良好的效果,反而会引
起学生反感,造成师生敌对,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再者对学生的惩戒一定不要在自己情绪激动的情况下进行。教师
一定要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学生着急老师不急,等情绪冷静下
来再进行处理。这样处理时就会更理智,更能把握分寸,不至于有过
激行为,不会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另外对学生的惩戒要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进行。我们的古人说过
“扬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这也应该是我们惩戒学生的准则。对
学生惩戒尽量单独进行,惩戒目的是教育学生遵规守纪,使其知错能
改。如果在公开场合对学生实施惩戒,会使学生失去颜面,容易造成
师生敌对、冲突,或者学生干脆“破罐子破摔”,越来越难管。
教育惩戒实施方案,它就像一把戒尺、一根标杆树立在哪里,使

得教师能够真真正正地站起来管理学生。在教师社会地位日益低下的
今天,对于那些品质恶劣的学生管不得,教师的人身安危甚至缕缕被
学生侵犯,这就需要制定一定的管理方案,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保
证教师的人身安全。对于那些品质恶劣、道德败坏的学生给予一定的
惩罚,让他们知道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
教育是循序渐进的,是需要“耐心”、“感化”、“引导”、“说服”
的。教育惩戒权的意义主要在于教育,而非惩戒,因此,教育惩戒的
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而不是把学生治服。还有一句话,学生
犯点错误是很正常的,这就需要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如果一个教师能
走进学生心中,让学生真正服你,那么,这个教师也无需用教育惩戒
权来为自己壮胆。因此,对于教师而言,还是用平常心来看待教育惩
戒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