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 KB
  • 2023-07-12 19:32:03 发布

5篇大学生学习西迁精神优秀心得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5 篇大学生学习西迁精神优秀心得
  交通大学西迁,是一次响应祖国号召、跨越大半个中国的“行
军”。1956年,面对“交大西迁”的战略部署,师生们义无反顾登
上列车,从繁华的黄浦江畔奔赴千里之外的黄土地。不到半年,6000
多名交大人汇聚西安;仅一年多,新校园从麦田中拔地而起。此后,
扎根在三秦大地上的西安交大成为祖国西部的科技高地,累计培养大
学生 23.6万余名,投身西部建设者达 10万人之众。
  那时候搬迁过程异常艰苦,但是师生们都努力克服了。他们一边
搬迁、一边上课,做到搬迁学习两不误。当然类似交大这样的迁徙故
事绝非个例。“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
当年一代人的集体选择。为“备战备荒”,数以千万计的建设者奔赴
“三线”地区,内地工业产值的比重显著上升;为开垦戍边,百万
“知青”向人迹罕至的东北荒原进发,“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为研发“两弹一星”,一大批科技精英隐姓埋名扎根茫茫戈壁,“上
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终于石破天惊蘑菇云冲天而起……军人、
农民、知识青年、科学家,他们的身份或许不同,但都投身时代洪流,
去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青春书写了那段中国人筚路蓝缕、艰苦卓
绝的奋斗史。

  祖国大地的沧桑巨变印证着建设者的丰功伟绩,亦是一座永恒的
精神纪念馆。把个人得失放在国家利益后面,把个人选择融于国家需
要之中,其实是一种自主选择。这种选择,鉴照着对祖国的深情大爱、
对时代的如火热忱,永远在民族的精神星空中熠熠生辉。虽然,西迁
故事距今已远,但西迁精神绝不能丢。
  眺望前路,让我们传承好“西迁精神”,将个人的奋斗步伐深深
刻印在国家发展历程之中,建功立业、再创荣光!
大学生学习西迁精神优秀心得
  有一种初心,穿越历史云烟,却日久弥新,永发生机;有一件往
事,已随历史远去,却行迹留痕,永恒怀念;有一种精神,经历时代
风雨,却日臻厚醇,永放光芒;有一种力量,穿透历史时空,却百折
不挠,永远向前。
  在那个时代发展却又弥漫着战争后的硝烟的中国,他们一群人迈
着朝气稳实的步伐,唱着欢快而又激人上进的歌曲,来到了祖国的西
北部。他们不畏艰辛,艰苦奋斗,甚至于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致
力于祖国西北开发。

  1956年,党中央为适应国防形势和国家建设布局的需要,将交
通大学大部分由上海迁至西安。为国家建设冲锋在前,1400多名教
工把实验器材装上火车向西行进。有这样一位伟人,被誉为“中国电
机之父”的钟兆琳先生,妻子卧病在床。同事劝他留在上海,面对上
海的无限繁华,他还是带头迁校,只身来到西安。老教授率先垂范,
更多师生也义无反顾。他们都是如此令人钦佩的人,宏扬发展西迁精
神。
  如今我们国家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新征程,让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现了几千年来伟大的中国梦,洗刷了近代西方列强奴役中华民族的
屈辱,扬起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中华的风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
当代史,就是一部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突出主题的波澜壮阔的
奋斗史,我们中华民族为何能崛起?正是因为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
自古就有一股感天动地的精神,有着不屈不挠的勇气,一代一代前赴
后继为中华振兴而坚挺的脊梁,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在艰难险阻
的考验下奋勇向前。
  建国初期,国家经济刚刚复苏,百废待举,广袤的大西北亟待开
发,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急需众多的科技人才。上海交大的科技人

才们,胸怀国家大局,为了祖国的前途,响应党的号召,甘愿舍弃,
东部大都市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拖家带口,毅然决然,挺近大西北,
将上海交大西迁西安。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迁校之初蒙受三年自然灾害到
“文化革命”十年动乱,任何风风雨雨坎坷曲折,都不能阻挡交大前
进的步伐。老交优良校风学风得以保持发扬,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新的
提高,人才培养规模进一步扩大。迁校最初 10年间,输送人才即达
万人之多,接近解放前 53年毕业生总数两倍。科学研究迅速发展,
涌现出许多人才。在当时那个条件艰苦的大西北,他们依旧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