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64 KB
- 2023-12-23 08:40:02 发布
最新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苏教版(4篇)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划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苏教版篇一《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由四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认知与发现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第23页共23页
1、从儿童的视野选择教学内容,发生在儿童身边的、喜闻乐见的、适合他们探究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问题,展开研究。2、注重对能力和方法的指导,强调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并提高科学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共四课:1、走进大自然;2、我有好奇心;3、我们来观察;4、学会运用工具;第二单认识水果和蔬菜共3课:1、常见的水果和蔬菜;2、美味的水果;3、蔬菜长在哪里;第23页共23页
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具共三课:1、各种各样的文具;2、铅笔和彩笔;3、常见的尺子;第四单元四季共四课:1、凉爽的秋天;2、寒冷的冬天;3、温暖的春天;4、炎热的夏天。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苏教版篇二20XX年-20XX年学教学计划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由三种类型的七个单元组成。重点培养学生“模型与解释”的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的一级目标,同时兼顾对学生进行其他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力求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的提升。第23页共23页
二、教学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三、教学的主要目标《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能力训练的准备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模型与解释”的意义、基本方法和过程,体验用不同方法建立模型、做出解释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地球在“变脸”》、《开心游乐场》等“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是本册的主体,通过多个完整的“做中学”活动,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尽可能地提供机会,使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科学探究。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引导学生通过积极研究身边的、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来学习科学。如:《时间的脚步》、《生生不息的原动力》等课题,均取材于儿童的生活和社会的热点问题。第23页共23页
综合活动单元是教师教学和学生活动的主体部分,通过一系列学生爱参与、能参与的“做中学”活动,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些活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留有空间,鼓励学生自主提出探究课题,独立设计验证并得出结论,亲历探究的过程,学习总结经验,体验成功的愉悦,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在《开心游乐场》中,学生通过寻找生活中常见的力,了解各种各样力的存在后,揭示出力的简单特征,并能将力的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在《热能考察之旅》中,教材提供了“搜集有关温度的资料、运用各种方法产生热、制作冰激凌、研究冷热水之间的热传递”等活动。教材设计这些学习活动的目的是在重点培养“模型与解释”一级目标的同时,达到获取知识、领悟科学思想观念、领会科学家研究科学所用的方法等其他目标。第23页共23页
《生生不息的原动力》这个“探究的探究”单元是本册教材的总结部分。学生通过对海尔蒙等人研究光合作用过程的剖析,和对自己在本学期“模型与解释”经历的回顾与反思,总结经验,知道建立模型不能随意的构建,需要有严谨的态度、勤奋的工作、精密的推理、合理的分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本质,提高元认知水平。四、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察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的步骤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的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和分析,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再得出结论。五、具体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第23页共23页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20XX年-20XX年学第一学期二(2)班数学光阴似箭,新的一个学期又开始了,怀着新希望和关心下一代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领悟省编教材教育精神,继续开拓创新投身教育事业,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及法制教育,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体会编写意图,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现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如下:一、教材分析及教学指导思想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一)、观察物体(一)、表内除法第23页共23页
(二)、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等。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首先呈现在测量实物的长度时进过很长的历史变化,进而说明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所以过渡到国际计量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第23页共23页
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直角、锐角和钝角,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在认识时间方面,会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组合的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二、教学目标第23页共23页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认识时间,表内乘法,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除法(一)、观察物体(一)、表内除法(二)、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另一方面,根据教材的内容与知识设计意图,联系实际生活的数学问题,贯穿《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使学生知道安全伴我们成长,同时增强学生的法律观念。总之,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第23页共23页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锐角和钝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锐角、钝角,初步学会画线段和角。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6、初步认识几时几分,懂的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8、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第23页共23页
三、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二(2)班的数学教学任务,全班有62人,根据成绩分布情况体现在后差生较多,同时本班学生性格较为活泼可爱。经过上一年级的数学学习后,大部分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对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存在的问题是,有两位学生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差,致使数学成绩不及格,还有些同学自觉性较差,上课有时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因此,针对上述情况,本学期要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数学成绩。四、教学具体措施: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第23页共23页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诮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8、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第23页共23页
时间:XX年9月5日姓名:瞿华秀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苏教版篇三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第23页共23页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五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本册书25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六个方面:1、科学在我们身边:(1---5)课,以学生玩玩具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展开,拓展到了解身边熟悉的、常见的事物,教材中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感兴趣的探究活动,通过亲历活动,使学生“走近科学",初步感悟到身边处处有科学,生活离不开科学的道理。2、我们怎么知道:(6---9)第23页共23页
课,以“学生对身边事物已有的观察、认识”为引领,进一步认识身边的物体,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探索其中的奥秘,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为学生亲历科学提供一把入门的钥匙。3、天气与我们的生活:(10--1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4、水的科学:(15---19)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5、我们周围的空气:(20.-22)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6、(23、24)第23页共23页
课,以“学生对玩具的认知’’为线索,引领学生尝试自主运用已经掌握的科学探究方法和已有知识,解决生活中形象、直观的具体问题,包括较为简单的器具的拆卸与组装,简单工作原理的探究,中期的植物种养,植物外部特征与生长情况的观察,以及生活中其它与儿童成长密切相关的问题的初步调查、了解等,初步培养学生“模仿与制作’’、“拆分与组合’’的动手能力,及认真细致、善于思考、善于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重点:《我们怎么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水的科学》、《我们周围的空气》四个单元。第23页共23页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⒈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2、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第一周第1课第十一周期中考试第二十二周期末考试第二周第2、3课第十二周第13、14课第三周第4、5课第十三周第15、16课第四周第6、7课第十四周第17、18课第23页共23页
第五周第8课第十五周第19课第六周第9课第十六周第21、20课第七周第11、10课第十七周第22、23课第八周第12课第十八周拆装玩具第九周机动第十九周科学探索的故事第十周复习第二十、二十一周机动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苏教版篇四通过科学课程的教学,促使学生在以下科学素养方面得到相应的发展:1、能从“是什么,不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样”“会怎样”提出问题。2、能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比较和评价。3、能根据观察的现象进行猜想,知道猜想可能出错,需要证实。4、能用“如果,那么”对猜想作出初步的假设。5、能运用多种感官直接观察常见的动植物、土壤、水、空气、材料、岩石的形态特征。第23页共23页
6、能按要求的顺序观察(观察对象的前后变化。如观察水的形状、溶解等)。能在教师引导下借用工具间接的观察物体。7、能运用对比观察法(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对被观察对象进行简单处理后,有时可以提高观察效果。8、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简单的控制变量实验。能在教材引导和教师的帮助下制定简单调查计划、实验或观察计划。9、会使用刻度尺、量筒进行定量测量。10、根据教材要求,在教师指导下或他人帮助下进行简单制作。11、能从周围对象中取得观察数据,能用图或简单文字记录数据。12、能根据对象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13、通过询问、采访周围人(教师、同学、家长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14、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第23页共23页
15、能用口头语言、图画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初步描述事物的外部特征的研究的过程。16、将自己的观察结果与他人的结果和猜想进行比较。17、尊重证据。18、知道借助工具观察比感官更有效。19、能将自己的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得出结论。20、能判断他人的不同观点和评议的对错、好坏。湘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是整套科学教材的起始册,三年级一期的学生初涉科学课程,所以将教学定位在扶和引。三年级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只有便于体验和理解的内容在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过程中才有意义,因此科学课堂主要将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第23页共23页
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本学期我执教三年级225班的科学课程,据了解,该班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很多学生为原来科技班的学生,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第23页共23页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了40多个观察和探究活动,在卡通人“指南车”的引导下,以认识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和周围常见物体的性质与功能为线索,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比较、分类的方法,渗透敢于质疑、重证据、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等情感态度与价值的培养,为全套教材的学习打好基础。本册探究技能的训练重点是:观察、比较、分类、提出问题。本册教材的内容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共包括7个主题单元:从“走进科学”——让我们从校园开始,针对校园中的生命体、非生命体的外部特征展开探究活动,引领学生去观察、研究“身边常见动植物”,认识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水”、“空气”、“本地的土壤”以及同学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各种各样的材料”的性质与功能,形成了一个符合认知规律和学生思维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生活的有机整体。每个单元由若干个课题组成,各课题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基本思路为: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现象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展开活动,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与技能,最后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包括社会、环境)相联系并加以运用,再结合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在活动中让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进行提升,落实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理念。将科技史作为儿童科学探究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用达尔文、李时珍、蔡伦等著名的科学家作为观察、制作活动中的串场角色,充分发挥科技史教育在培养儿童科学知识、科学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和功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树立爱国主义情操。第23页共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