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0 KB
  • 2023-09-08 18:10:02 发布

八年级政治下册(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文字素材2 北师大版 素材

人口增长与计划生育人口增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全国总人口为54167万人。由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以及对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和缺乏经验,致使人口迅速增长,到1969年已达80671万人。面对严重的人口问题,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使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到2003年,已下降至12.41‰。目前,中国已基本实现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按照2001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2001—2005年),中国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不超过9‰,2005年全国人口控制在13.3亿以内。到2010年,中国人口将控制在14亿以内。 计划生育中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推行。中国实行的计划生育,采取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结合的办法。国家指导表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的政策法规和宏观人口发展计划,并为所有夫妇提供生殖保健、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等方面的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群众自愿是指在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育龄夫妇根据个人年龄、健康、工作以及家庭经济状况,负责任地、有计划地安排怀孕和生育,并选择适宜的避孕节育方法。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在农村地区,确有困难的夫妇间隔几年以后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在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各个民族自己的意愿和该民族的人口、资源、经济、文化和习俗等具体情况有着不同的规定:一般可以生育两个孩子,有的地方可以生育三个孩子,对人口过少的少数民族则不限制生育子女的数量。中国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正在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计划生育还使中国妇女摆脱了婚后频繁生育和繁重的家庭负担,母婴健康水平得以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2006年1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上强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努力开创老龄工作新局面。 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1%;65岁以上的老人为968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6%。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突出特点是老龄人口基数大,发展速度快,地区不平衡,社会负担重,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国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老年人口比已经达到了14%,西部贫困地区还不到9%。第三,速度快。根据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5岁以上老人占全国人口的7%,或60岁以上老人占10%,表明该国已进入老年型国家。按此标准,中国在1999年就已进入了老年型国家。“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做好老龄工作对于顺利完成国家“十一五”规划,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统筹安排老龄事业发展,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加快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设施齐全、队伍严整、服务热情、管理严格的社区服务网络。加大老年福利事业投入,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兴建各种养老机构。二是着力解决老年人的生活困难。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农村养老保障要坚持以家庭为主,与政府和社会救济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完善社区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实施城市困难群众医疗救济制度,积极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三是要把加强基层老龄工作作为突出任务来抓。抓好基层老年群众组织建设,发挥他们在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维护自身权益,关心教育下一代等各个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以社区街道和村镇为重点,建设好与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卫生、社区服务等公共设施(场所)。四是组织开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各种活动。鼓励老年人继续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