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6.50 KB
- 2023-09-06 23:20:02 发布
-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基本信息课题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伤仲永》作者及工作单位 教材分析《伤仲永》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学生在刚刚接触过古文,对古文中的实、虚词释义、文言句式、语感和朗读方法有初步的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伤仲永》是王安石的一篇杂文体散文,作者通过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 “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告诉人们不要单纯地依靠天赋,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学情分析《伤仲永》一文重在一“伤”字。这一点,学生容易掌握。可是,它背后的含义,学生就不容易掌握了。要让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抓住它背后的含义,是学习本文的任务之一。并要让学生明白,文章借仲永而扩及古今一切放弃学习的人,其意在警醒。由于本文是文言文,学生学习和理解起来都会有一定的困难,而且,本文又是这一学期第二篇文言文,我更注重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主要是读、品、悟,因此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读课文、理解课文。最终做到给文章以生命。另外,让学生品味课文,学习其各种写作方法、表达方式的运用;让学生感悟道理,并能更好的把道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学习这篇文章,达到文言积累。因为,无论是重点字的理解,还是文章的译文,都是一个积累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掌握和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简洁精练的语言。(二)、过程与方法:采用“读、问、讨、练”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注重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对课文的理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探讨方仲永由天才变成普通人的原因,懂得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领会详细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注意句子的停顿;领会详细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借事说理的技巧,明白天才出自勤奋的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这颗种子种下以后,会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世界上最甜蜜的果 几年以后,他的朋友都以为它已枝粗叶茂,开花结果了,纷纷前来向他要这颗果树的种子,谁知道,他连那颗种子都还没有种下去呢 “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呢?”朋友们诧异了“我怕种下去会晒死”那人回答说 “可以早晚浇点水嘛” “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 “那可以开沟排水呀!”朋友们指点着 “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飞鸟啄掉吗?我舍不得播下去呢!” 请大家都想想说说:这颗种子的结局怎样? 种子干瘪了,死了,再也不能开世上最美的花,结世上最甜的果 没了大地的营养,没了风雨的磨炼,少了后天的培养,种子再好也不可能体现它的价值 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样?让我们来看方仲永吧,听听他的故事 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伤仲永》 同学们急切的想知道方仲永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带着探秘的心情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了解王安石及作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世称“临川先生”,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晚年封为荆国公,故称“王荆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 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学生查资料,并做笔记。 了解王安石的思想和作品,初步了解时代背景。自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解题。1、板书课题:伤仲永,“伤”字是什么意思?2、布置学生看本文注释,了解文章出处。(二)自主学习1、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语气、停顿。2、自由朗读课文,结合字典,正字、正音。3、译读课文对照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圈点勾画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师做适当点拨。重点识记下列词语:1、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受之天也()卒之为众人()2、明确词类活用。①父异焉()②邑人奇之()(三)试着背诵课文1、自由背诵2、指名背诵,师生共评3、齐背4.师范读学生运用工具书查找不认识的生字词 划出自己不能理解的句子,小组交流筛选、整合问题,全班交流探究。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让学生运用工具书,注重掌握和积累词语,为朗读、分析课文扫除语言障碍,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探究的习惯
再读课文自主学习1、题目中的“伤”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伤?2、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3、五岁时的方仲永表现出了怎样的才能?在文中勾画语句。提示字义:书、为、意、一、可观。4、邑人和父亲是怎样对待方仲永的?读课文,勾画语句。提示字义:稍稍、宾客、利、日、泯然。5、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找出文中的语句朗读。学生再次阅读课文,讨论作者写的事情,并积极发言,相互补充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复述能力。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一、“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二、方仲永“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2、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3、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与后文“泯然众人矣”形成强烈对比。二是点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每组选派一名中心发言人陈述本组讨论结果,不同意见或尚未解决的难题可在老师的启发下全班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动口、动脑,既培养筛选问题的能力,又突出学习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课堂检测1、指出下列句中的“之”、“其”各指代什么?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2、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两项是()A、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隶:属于)B、父利其然也(利:认为有利)C、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环谒:四处奔跑)D、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E、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尝:曾经)F、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受:忍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相互批改,当堂完成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课外拓展,布置作业1.自主完成课后练习 2、写一篇读后感,由方仲永你想到了什么?3、什么是天才?怎样成为天才?4、说说你所知道的有关“天才与勤奋”的名言警句或古人勤学的故事。学生可以收集资料讨论完成加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培养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板书设计伤仲永 王安石一、作者作品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二、结构伤仲永王安石叙述经历:天资聪慧忽啼求即书诗立就(利环谒不使学)才能衰退:不能称才能丧尽:泯然众议论原因:受于人者不至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表 评价项目自我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学习态度认真听讲,“动脑、动手、动口”积极。 敢于质疑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重视课堂探究过程 能及时完成课后练习 与人合作主动与他人合作探究任务 认真听取别的同学的建议 积极与小组同学交流结论和观点 习惯意识课前能准备好学习资料,做事有计划 养成良好的写批注的阅读习惯 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注重知识的积累 能力提升能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能提出其它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 自我评价: 同学评价: 老师评价: 教学反思
文言文学习,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但教师不能逐句串讲,学生被动记忆。上课时已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以及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以提问与指点代替多讲,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自读中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自己许多不能解答的问题得到了解答,使许多能解答的问题,在头脑中愈发明朗。另外,注重文言文的积累和背诵,让学生做到由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逐步打消学生惧怕文言文的心理。另外,教师在文言文课堂上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学生接触的文言文是有限的,对文言文是陌生的,同时他们的心里都有一种惧怕文言文的心理。所以老师就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把文言文浅显化,帮助学生进行课文的梳理与翻译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虽然我也不提倡文言文学习的“有言无文”,但是我认为,还是先有“言”才能后有“文”,“言”是“文”的基础,“文”是“言”的升华。不过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也很关键。所以,我个人还是比较赞同教给学生一些翻译文言文的技巧的,有些需加字扩词来理解,有时则需结合上下文的意思来揣摩,要不就出现让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毕竟我们追求的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嘛,那么这样说来,文言文传统教学里经常使用的“八字真经”还是很有必要让学生知道并掌握的。当然需要我们老师结合自己的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有我们老师自己热爱了,才能带动我们的学生也热爱,培养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热爱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我们一线所有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要努力的让我们的学生改变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文言文是我们语文学习中的瑰宝,是弥久不衰的精华适时引用一些文言句子,激发他们的兴趣。当然,对文言文的学习就是在继承和发扬我们祖国悠久而优秀的文化遗产,让人们因为有了文言文而感到自豪和骄傲。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堂,让我们民族瑰宝通过我们之口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