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50 KB
- 2023-09-06 18:20:01 发布
滨海开发区教研室2014年工作计划2014年,我室将紧扣市教科院中心工作,贯彻区公共事业局整体工作部署,结合我区教研工作实际,以稳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课堂教学和闲暇教育为着力点,以绿色质量监测为杠杆,努力在个性特色教学法打造、学科课程开发、重大问题研究等方面实现突破,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建设特色学校,推进全区教育质量向更高层次跃升。一、打造理想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本着不惟模式、实事求是的辩证原则,关注理念转变,培养学生独立学习、思考、判断能力,打造个性化特色课堂,针对不同学生群体、不同教学阶段、不同学科、不同课型而变化等方面进一步深化。采取推门听课、个性化课堂展示、优质课评选、送课下乡等形式,助推学校课堂改革工作。同时,要设计活动,搭建平台,针对性地组织课堂改革经验现场推介、课堂教学大赛、区域性公开课、外地和本地名师观摩课、外出学习等活动,在活动中实现交流共享,促进共同提高,立足现实,贴近实际,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1.强化高效课堂内涵研究。重新审视高效课堂建设,明确高效课堂要体现高信息量、高训练量、高思维量和高浓缩小结的“四高”目标,重点解决学生“动眼看、动脑思、动口说、动手做”的“四动”问题;深化研究潍坊市教科院“345”教学策略和滨海区各学段各学科教学流程内涵,坚决落实“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漏易混点”,“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学生已经会了的不讲”,大力倡导个性化课堂,提倡课堂教学上的“百花齐放”,让课堂充满活力,彰显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确实让课堂成为学校的主阵地,成为师生成长的主平台。2.重视集体备课,强化“三案”编写质量。各学科教研员指导学校加强对“课前预习案”、“课堂教学案”、“课后拓展案”编写质量的审核与控制,把集体备课的重点放在学情分析,兴趣和能力培养,重、难点突破,系统总结和拓展升华上,实行“一课三备”(指定主备、集体讨论、个人复备)和点评制,重视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对集体备课的导学案进行创造性的再修改、再加工、再完善、再提升,把共性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个人上课之前,环节齐全、内容充实、方法科学多样、预设和生成问题胸有成竹,形成精品学案。一课一存档(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构建学校优质教学资源库,年内要对学校教学资源库进行抽查和评选,形成全区优质教学资源库。3.加大活动推进力度。今年重点做好推门课、同课异构、个性大课堂评比活动。推门课推进策略:每学期开学第一天,分组到各校随机听评推门课;学期内随机听评推门课,强化常态高效课堂。同课异构推进策略:借助滨海区学科团队和学科课程开发主题,各学段各学科统筹规划,确保各学段各开发学科一年一次同课异构研讨活动,锻造精品课堂。个性大课堂评比活动推进策略:采取个人申请—学校推荐—教研员审核—个性大课堂展示的程序组织实施,提炼个性教学法并命名,选取适当时机,在全区进行推介表彰。4.打造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和个性化特色教学法。贯彻课堂教学改革的持续性原则,着力培养课堂教学改革示范学校和典型榜样教师,引导学校制定计划,发现和培养典型,实现“每校培养1-2个课堂教学改革典型学科组,每学科培养1名个性化教学法典型教师”的年度培养目标。根据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情况和典型学科组、典型教师培植情况,评出年度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和课堂教学改革典型教师,并在全区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现场推介,并推荐上报潍坊教科院(潍坊市教科院年内将按照学段分别确定10所课程改革实验学校,以点带面,引领和促进中小学课程建设)
。在外出学习和培训上,将大力倾斜课堂教学改革示范校和典型榜样教师,为名校长和名师搭建更加广阔的平台。二、推进网上阅卷系统建设,科学实施教学质量监测抓住监测与评价就是抓住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牛鼻子”,我室将根据市教科院的统一部署,努力推动网上阅卷系统建设,建立绿色质量监测评价体系,创新中小学教学质量抽测方式,落实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书面式抽测与动手性操作相结合的评估机制,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1.大力推进网上阅卷系统建设。按照市教科院部署,于2014年2月底前完成滨海中学阅卷系统建设,到年底前建成满足全区义务教育阶段质量检测需要的阅卷系统。2.配合教科院搞好绿色监测。关注指标优化,不回避中考、高考,将结果作为重要指标内容对待,使监测工作常态化、专业化,并不断探索分类抽样监测模式,有效调控全区教育教学管理。3.引领学校建立和完善激励评价机制。做到发展性评价和综合评价结合,评价主体与评价因素多元,公平、公正地对待教师的工作。既要把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家长对教师的评价、同事的评价、学校领导的评价一起纳入评价体系,也要把师德表现、过程性检测成绩、教学研究成果、教学工作量、担任班主任情况等多个方面都作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并且在整个评价体系中要突出业绩的中心地位,发挥好评价的杠杆作用。4.做好三考一测工作。认真领会各级考试文件精神,细心研究各个环节,着力做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中考和中小学质量监测工作,确保三考一测零失误。并将结果纳入纳入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三、学科课程开发常抓不懈,切实提高课程执行力学科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资源,是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载体,学科课程执行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和家长满意度,开发和整合学科课程是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的根本途径,任何其他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都必须服务于学科课程,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各学段各学科教研员要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以提高资源质量为核心,以评价方式改进为动力,按计划落实课程开发计划。学校要把学科课程开发工作放到重要位置,融合各学科课程开发方案,统筹规划,制定本校学科课程开发具体方案和考核办法,加大引领和奖惩力度,着力开发本校学科课程,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科课程执行能力。1.学科教研员层面。实行学科教研员负责制,严格落实本学科课程开发方案和考核办法,确保每一个研究主题如期完成、审核、上传、考核,一主题一结档一存档,为年终评比和考核准备好第一手材料。2.学段科长层面。实行学段科长负责制,要带领学科教研员通过深入学校调研、开展集体现场教研和网络教研等形式,根据我区学科教师教材把握程度和学科重难点、结合点和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立开发台账,统筹各学科同课异构集体研讨主题和研讨月份,切实引领本学段学科课程开发扎实、高效进行。3.学校层面。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组建学校学科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各学科团队,深挖发挥骨干引领、辐射带头作用,制定具体、科学的学校学科课程开发方案、考核办法和各学科课程开发计划,明确阶段性目标和终极目标及开发活动备忘录,进行即时和延时诊断,确保学校学科课程开发持续、高效推进,为学校进而开发学校特色课程积累经验和财富,为学校特色创建和可持续发展扎牢根基。4.保障措施
开展导学案、教学课件、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程开发优质课、课程开发先进学校和先进个人等评比活动,及时展现课程开发成果,激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共享开发成果。评比结果和活动情况纳入日常教学评估和年终督导评估。争取资金投入,扩充学科课程资源,深入名校和先进区域学习调研,为学科团队注入学科课程开发的新鲜血液,激发学科课程开发的持续动力。四、立足实际搞科研,抓好课题行动研究研究过程要与实际工作密切结合,做到问题从工作中来,坚决克服研究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并作好科研成果的推广转化,真正发挥教育科研促进学校发展和质量提升的推动作用。1.深化潍坊市重点调度项目研究,助推学校发展。学前段进一步深化户外活动与区域活动研究,寓教于乐,推进幼儿园特色发展。小学段进一步深化根基教育研究,对“素质教育示范校”和“个性化特色学校”实行动态调控,加强薄弱学科建设,引领学校构建更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课程体系。初中段进一步深化“百十”行动(百强学校十大问题行动研究),对“个性发展和教学创新”学校重点调度,推进学校个性发展。高中段继续深化“双十”行动研究和名生培养研究,以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兼顾课程实施、课堂改革、发展提高等因素,促进学校品牌发展和个性发展。2.以重大问题行动研究为载体,创建特色学校。学校要制定主体发展规划,依据自身发展主体定位、办学思想和教育目标确立一项个性鲜明、创意新颖的特色工作或教育内容,纳入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把看似平凡的某一项特色工作或教育内容做深做细,一以贯之,以使其教育效益最大化,使“学校特色”自然升华为“特色学校”。上半年重点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对2012年立项的重大问题进行评估,然后择优组织全区现场推介。二是对2013年确立的学校特色问题研究工作进行交流,促进学校相互借鉴,不断推进研究工作,助推学校特色发展。3.规范“十二五”规划课题过程研究。按照各级课题管理要求认真做好日常实验与管理工作,并按照课题的实施方案,落实任务,抓实过程,精细管理。教研室将配合上级教科研部门,加强对研究的过程管理,对研究进展不利、流于形式的课题,通报批评直至建议有关部门予以取消。教研室将择期进行过程调研和评估。4.继续深化五个主题实验研究。一是深化物理、生物、化学、科学等学科实验教学研究。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科实验教学评估办法,坚决杜绝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模式,挖掘和创新学科实验点,精心设计,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二是深化语文“朝阳读书”、“主题学习”实验。配套书目,定时、定点、定目标、定计划,定措施,想办法,让学生有更多的书读,不断引领学生遨游书海,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三是全面实施英语提升工程实验。进一步规范英语课程教学管理,建立英语学科评价标准,加强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测,开展英语教师培训、教学达标、技能大赛等活动,使英语学科教学理念、方式方法更加合乎学科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显著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四是深化初中思品课教学实验。在充分把握初中段学生成长问题的基础上,以问题立意形成教学模块,整合校内外资源形成课程;以活动为载体,将课内教学与相关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提高思品课育人效果。五是深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实验。充分发挥“潍坊教科研网”和“潍坊滨海教育网”的作用,积极采取网上说课、评课和集体备课等课堂研讨新模式,助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常态课课堂教学课件制作水平,融趣味性、导学性、重点性和系统性为一体,确保常态课堂优质高效。5.加大评价力度,确保问题研究的实效。继续开展“重大问题行动研究奖”、“区政府教学成果奖”
等系列评选活动。同时,将各校研究成果纳入全区学校科学发展评估方案,推动问题研究不断深入,为学校特色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五、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引领升华职业追求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直接关乎我区的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本着继承创新的原则,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基础上,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1.着力抓实新上岗教师培训工作。仅2013年我区新上岗教师即有100名,这些教师基本素质优秀,是我区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有生力量,做好这些教师的培训工作至关重要。师训科和各教研员要在2013年入职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后期培训工作,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力量,不断提升其业务能力;要在系列活动中发现和培养优秀青年,为其提供更多的培训学习机会,为全区骨干教师队伍储备人才。2.引领学校关注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一是通过不同形式的专题研讨会、论坛活动等引领学校转变管理理念,真正建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制度和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教育教学的内动力,改变教师的“打工”心态。二是倡导学校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拓展视野,开阔心胸。学校可以为教师发放购书资金或建立读书奖励基金,定期为教师购买最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专业书籍及励志书籍,定期组织读书交流会,评选“藏书之星”等,实现思维和智慧的碰撞,提升广大教师的人生境界和职业追求。3.不断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一是重视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特别是教师培训工作,要围绕这两大重点设计规划培训内容,多采用跟进式培训、参与式培训、现场观摩培训、教学论坛交流、深度反思会谈、典型推介、外出学习等形式,进一步提高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引领学校搞好校本培训,促进教师自主发展。既可以通过教学研讨、案例分析、专题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与大学、教育科研部门合作,通过定期研讨、课题指导、合作研究等形式促进专家与教师的交流,实现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打造研究型教师队伍,实现学校发展与教师发展同步进行的目标。三是发挥教研员作用,培养学科名师。要善于发现苗子,跟进帮助。充分利用学科研究团队,创设观摩课、公开课、与专家名师对话等“关键事件”,促进名师的成长和发展,进而建设学科名师团队。六、全面抓好其他重点工作1.做好国际学校质量提升工作。通过外出考察和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指导,结合我区发展实际,按照开发区和公共事业局安排部署,科学谋划,创新筹划,指导引领国际学校不断创新质量提高管理经验,以质量为先导,做大做强,力争成为国内领先,潍坊一流、独一无二的国际学校示范区,提高我区教育的核心竞争力。2.督学工作结合责任区督学分工,按照督学标准对全区学校和幼儿园安全和教育教学等工作定期进行督察,保证校园安全工作和教育教学等工作的严密、安全、创新和高效。3.加强教育教学信息宣传工作,扩大教育影响充分利用市教科院《潍坊教研》、《教研内参》和“潍坊教研网”以及市局《潍坊教师教育工作简报》等展示交流平台,宣传我区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与成就。按照公共事业局信息宣传工作要求,完善教研室信息宣传工作方案和考核办法,着力做好教研室各块各口教育教学信息宣传工作,并将考核结果一并纳入公共事业局信息宣传考核体系。七、抓好教研室自身建设,持续加快七个转变1.实施“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三年工程建设2、加快七个转变,努力实现教研职能转型
新的一年,更加着力强化七种意识:即修德践德意识、安全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学习研究意识、严谨规范意识、团结协作意识、开拓创新意识;争创三个一流:争创一流团队、争创一流业绩、争创一流科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