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00 KB
  • 2023-09-06 16:10:02 发布

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实验计划实施方案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实施方案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试验计划的工作理念是:依托我院艺术学一级学科的雄厚资源,秉承“兼收并蓄”的学术精神和“兼容互动”的教学理念,跳出按本科专业培养的拘囿,全面创新视觉艺术顶尖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管理方式,努力创造一切有利于人才培养和成果涌现的物质条件、有效机制和学术氛围,全力培养关注生活、表现时代、服务社会,具备深厚视觉艺术文化底蕴且精研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或者艺术学某个领域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顶尖视觉艺术人才,以人才的高品质优势赢得卓越的社会声誉,引领学术风气与方向,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致美培育试验计划”试验班所在学科专业基础和工作条件(一)学生培养的前期基础和教学改革成果1、学科建设和教学基本建设工作基础湖北美术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20年的武昌艺术专门学校,是中国最早设立的三所美术院校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重要的发源地。1985年独立建制为湖北美术学院。学院是我国第一批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艺术院校。2005年,学院被授权为我国首批颁发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的32所试点院校之一,在艺术类应用型高级人才培养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现有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下属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和艺术学三个二级学科,均为省级重点学科。其中美术学为省级优势学科,设计艺术学为省级特色学科,另有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学科立项在建。学院还拥有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现代公共视觉艺术设计研究中心(设陶艺、雕塑艺术、民间美术、长江流域文化遗产、水彩艺术、环境艺术等6个研究所)和湖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楚美术及中国南方先秦美术形态研究中心。18 截至2010年9月,学院共建成湖北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建设点5个,湖北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6门,湖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1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项。详见附件1:《湖北美术学院教学建设项目一览表》2、理论研究工作基础近5年来,学院的科技实力和对外科技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有科技成果转让35项、国家专利30项、公开出版学术专著及译著57部、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承担国家及省级科研项目92项,获第十届美术作品展国家级铜奖和省级金奖、首届全国壁画大展大奖、第二届全国中国画大展银奖、第四届室内设计大展金奖、首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银奖等国家及省部级奖共152项;近3年科研经费达1365万元,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年均科研经费5.2万元。全院各专业带头人主持了《美术院校课程体系研究》、《美术教学计算机数字化动画及图形图像课程体系研究》、《技术美学在公共艺术中运用的研究》、《艺术设计与科研在未来产业应用中的作用》等多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和科研项目的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2001年陈孟昕教授主持的“中国画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成果”获得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三等奖。2005年徐勇民教授主持的《高等美术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张秋山副教授主持的《“设计—表演—市场”教学模式研究》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郭召明教授主持的《石版画技法教学创新研究》获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我院骨干教师的论文《建构多元板块的美术造型基础——兼议透视原则下的写生造型观》《论传统图示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作用》《认知视觉艺术》,“美术造型基础课题式教学模块的构建”、“湖北广告业的现状与发展-硬质推销与注意力的失缺”“素描课程与泥塑课程的教学配置研究”等省级以上多项相关教研、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果为试验计划进行了先期的理论储备。18 详见附件2:《湖北美术学院教师主要科研项目、课题一览表》附件3:《湖北美术学院省级教学研究项目一览表》3、前期教学改革为试验班的实践和探索提供了良好的现实平台我院一直致力于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收效良好,为拔尖创新视觉艺术人才的培养工作奠定了有利工作条件。(1)开展选修课程模块改革和专业招生考试改革1999年,在《美术院校课程体系研究》等一系列理论研究的指导下,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求,我院根据人才培养理念的优化和本院实际,积极推动了相关教学改革,在全国同类院校中率先实施了专业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选修教学模块与机制的改革。众多艺术高校的选修课教学模块,因其泾渭分明的专业特点,传统上只有专业方向内选修,我院在“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在专业内限选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上,通过专业类任意选修和素质类任意选修的课程安排,打破课程体系原有结构的封闭状态,使必修课与选修课优势互补,充分释放各种课程的潜在功能,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和文化视野得到了极大拓展。2001年,为进一步从生源质量和先期知识、技能储备上奠定“厚基础、宽口径”高级美术人才的基础,我院对招生考试制度进行了改革。原有美术专业招生考试制度为各专业方向考试科目单列、考试内容独立、评判标准独立。这种招生考试选拔的人才虽然有专业特点针对性较强等优点,但无法适应传统教育模式向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阶段及高校毕业生的要求和教学与管理的需要,尤其不利于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2001年我院实施至今的招生考试制度将各个专业方向的考试科目与考察重点统一起来,选拔那些具有优良美术技能基础的考生进入我院继续学习。这一重大招生制度改革的成功经验和有序运作,为我院后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教学对象上的可能性,同时积累了相关改革的工作经验。18 (2)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案的不断优化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一直是我院教学创新改革工作的重点。2003年2月,我院启动新一轮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修订;2006年5月,我院设立视觉艺术基础部,构建视觉基础课题式教学模块,优化整合基础教学课程体系,进行本科教育的创新性教学理念、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的有益探索。以基础教学由独立教学单位承担的形式明晰的确立了“1+3”复合型高级美术人才培养模式。2009年11月,我院以专业基础教学改革为切入点的“1+3”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为国家教育部2009年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院清楚地认识到:尊重并全面和谐地发展存在不同差异的学生个性,使之公平地接受良好的专业教育,是大众化、多样化高等美术教育的质量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的人才培养基本要求,我院在致力培养“崇德、笃学、敏行、致美”,富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研究型和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同时,也注意到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科培育与传承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紧迫需求,将以“致美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的形式构建拔尖创新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培养一批思想敏锐、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为造就未来在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和艺术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奠定人才基础。4、国际国内教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工作基础学院拥有良好的国际国内教学、学术交流与合作平台。对外教学、学术交流频繁,聘有国际和国内知名客座教授、特聘教师多名,并有“楚天学者”承担一定的本科生教学任务。学院经常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主讲单元课程、举办艺术展览和专题学术讲座。学院坚持每年选派教师出国研修、访问、考察、举办展览和进行学术交流,并以各种形式进一步扩大对外交流。广泛的国际交流使我院教学改革与创新与国际国内学术前沿动态保持了良好及时的互动,将为试验班教学的先进性与创新性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提供保证。18 如中国画系举办的“中日友好交流展”“湖北美术学院、河北师大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和与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院书法研究所进行的学术交流平台;油画系邀请的美国加利福利亚设计艺术学院宇计教授在油画系进行学术交流、德籍教师黄拱烘在油画系讲学并举办教学汇报展、德籍华人苏笑柏进行学术交流并举办题为《里西特绘画艺术的形成及其创作环境》的讲座;版画系邀请美国西部艺术家芭芭拉•波茨和凯馁琳•吉尔来我院办展、讲学和访问等等。设计系举办的“东+西”大学生国际海报双年展(目前该展览是国内外该学术领域唯一的大学生海报双年展,国际评委:菲里•瑞斯拜克、白金男、菲利普•埃皮罗格、陈放)、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艺术学院菲里•瑞斯拜克国际学术交流讲座、尹定邦教授学术交流讲座、深圳平面设计协会秘书长孔森交流讲座、日本爱知县县立艺术大学教授白木彰举办个人设计作品展及学术交流、韩国平面设计大师安尚秀教授国际学术交流讲座、奥运会奖牌设计者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肖勇教授学术交流讲座、东北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赵琛学术交流讲座、国际设计大师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先生举办学术交流讲座和“跨越中西对话:靳埭强与格吕特纳的海报展”暨《靳埭强设计奖2007全球华人大学生平面设计比赛巡回展》系列学术交流等活动,服装设计系举办的中国武汉国际服装(院校)设计大奖论坛、省京剧院传统服饰文化讲座、武汉国际青年时装周论坛、院企“面对面”、全国高等美术院校优秀作品联展研讨会等。(二)高水平、国际化师资队伍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院师资总量和高层次人才增长快速,年龄、学历、学缘、职称、专业结构明显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截止2010年6月,我院在职教职工总人数411人,专任教师275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64人,讲师94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比重已超过70%。目前,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人员9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8人,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人员9人,“楚天学者计划”特聘教授1名,聘请了27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且骨干教师队伍教风优良,学术严谨,多次获得表彰,如项金国教授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范汉成教授荣获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等。18 附件4:《湖北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兼职教授一览表》附件5:《湖北美术学院教师创作重要获奖情况》附件6:《湖北美术学院参加第十一届美展获奖及入选作品》(三)学科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优良1、一贯重视实践教学,专业实验教学条件良好实践教学是高等美术教育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尤其对美术院校的学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性强是美术院校重要的教学特征。我院一直以来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长期以来形成了较为完善并不断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专业实验教学、艺术考察与专业实习、综合实践课程和社会实践等其他实践教学模块。科学界定和区分实践和实验教学理念,通过各类艺术实践课程教学将学科前沿的知识贯穿到教学中,充分发挥我院学科优势,注重专业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注重实验探索性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性知识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近年来,专业实验教学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实验教学条件持续大幅度优化和完善。始于上世纪50年代建立的有版画实验室、服装实验室等;2000年前后,相继建立了中国画临摹、油画材料、雕塑、壁画、装潢等实验室;2009年学院根据实验教学发展需要,成立了校一级的实验教学中心,下设陶艺工作室、计算机工作室、摄影工作室、语音室、临摹室、油画材料实验室、木版工作室、铜版工作室、石版工作室、丝网工作室、综合材料工作室、金属工艺工作室、镶嵌工艺工作室、磨漆工艺工作室、器皿造型工作室、印刷图形工作室、影视摄影工作室、服装车间、服装设计工作室、模型工作室、图形工作室、模型制作实习车间、精加工实验室、水彩技法工作室、长江流域文化遗产研究所、动画示范中心、视觉艺术实验中心等实验室群。实验教学中心尊重艺术教育教学规律,充分论证,科学规划,在全院构建了公共基础平台和特色专业平台两个层面的实验教学体系,形成了校级实验教学中心统合下各实验室交融互动的教学、科研与设计开发构架,实现“资源共享、全院开放、专管共用”的建设目标。同时,我院18 进行了确立现代美术实验教学观念、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和思考。“计算机动画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绘画实验教学中心”和“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中心”是湖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公共艺术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是湖北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活动基地。2、长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社会合作项目众多多年来,我们利用兼容互动的学科优势,整合我院在传统美术学领域的良性发展势头,开辟学术新前沿,完善应用研究与产业发展同步进行的创新机制。坚持“面向时代、坚持特色、注重创新、服务社会”,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主导,促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服务社会同步发展,使我院科研和教学及学科建设得到共同提高,注重促进中外艺术交流,为全国和区域文化建设服务,拥有良好的社会项目合作平台。如湖北省人民政府提供庆祝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大型彩车总体设计项目和人民大会堂湖北厅艺术品设计实践项目;武汉市体育局提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视觉形象整体策划及设计实践项目;武汉市建委、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东湖开发区创业中心、武当山经济特区提供实践项目用于本学科的社会应用及学生实践参与;武汉市建筑装饰行业管理办公室提供了装饰行业的市场、法规指导及就业指导;武汉乔万尼服饰有限公司提供了楚文化特色丝绸服装开发合作项目;武汉服装商会和武汉时尚联合会提供教学实习实践厂家安排和学术研究支持等。18 视觉传达设计系的范汉成教授为中国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城市运动会进行的会徽设计中标;而环境艺术设计系陈顺安教授等师生先后承担了江汉大学现代艺术学院、安徽巢湖电厂、十堰黄龙滩水电厂、武汉雄楚国际大酒店、武汉月湖桥改造、河南灵山风景区、云南西双版纳州宾馆、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新校区、武当山新区总体规划设计、武汉大学深圳产业化基地、中国大唐集团电厂、湖北白云边酒厂三万吨白酒厂区、武当山太极湖国际大酒店、武汉机场T2航站楼贵宾接待厅、武当山博物馆、武汉君宜王朝大饭店、武当山水上人家商业街、成都创业街、湖北美术学院新校区、武汉沙湖大桥、武汉市江花大厦办公楼等社会实践项目的景观规划或建筑设计或室内设计等工作。这些项目中师生与相关行业单位的合作不仅使我们更为关注学术研究的时代价值、社会价值与应用价值,还将在学术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积极引入专业前沿性的研究方法与观点,及时更新试验班的教学内容,在为试验班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的同时,更能提供市场检验的试金石,增强试验班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创业能力。二、教学改革试验方案(一)学生遴选试验班学生采用两级优选,可进可出的开放式培育形式和动态管理模式。1、招生环节的遴选以招生简章的形式对外公布每年“致美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招生计划,进行招生录取方法的改革,在自愿申请、专业考试和文化考试成绩选优的基础上,采取面试形式考查考生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知力与表达能力,直接从报考试验班志愿的考生中不拘一格选拔具有培养潜力的艺术人才苗子。尤其注重对专业拔尖但文化成绩较弱的考生给予优录政策。同时,主动与各个生源学校保持联系,建设生源基地和我院师范专业学生实习基地的联动平台。在每年专业招生考试工作启动之前,对各校的专业尖子生进行摸底和动员,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实施高考优录政策,确保“致美试验班”的优质生源。这一阶段的优选人数初步定为为40人。2、在校生的择优选拔与试验班同年级的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完成一年级(春、秋学期)课程学习、进入大学二年级之前,除原来试验班学生外,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以申请进入“致美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学习:①本人学习努力,在本学院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第一学年(春、秋学期)全部课程考核,平均成绩在80分及以上,专业能力突出本人申请且经所在系部推荐者。18 ②学生一年级春、秋季2个学期外语成绩或艺术史论课成绩(教学计划和试验班选拔文件中规定的相关课程)在90分及以上者。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请进入致美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①受过纪律处分或应作退学处理的学生;②经学校审核认为不适合进入试验班的学生。在非试验班的在校生中择优选拔20人。3、试验班学生激励和动态管理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建立末位淘汰机制,排位根据考试成绩和创新成果及相关授课和指导教师评分,按一定比例的综合成绩排名。学生也可自愿提出申请转入到普通班学习,并从非试验班学生中择优选择计划人数进入试验班,实现人员流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试验班规模基本保持在30人左右。定期考评,考评不合格者应退出试验班:1.学期考评:每一学期(暑期课程成绩纳入春季学期考评)进行一次考评,本学期内有一门课程不及格者,退出试验班。2.学年考评:在第一学年末和第二学年末各进行一次考评,全学年学业成绩平均分和综合测评分在试验班居后20%者,退出试验班。3.在以上考评期内受记过及以上纪律处分者,退出试验班。4.经学期全面考核,班主任、导师、任课教师、主管部门研究认为必须调整、退出者。凡退出致美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的学生,原则上根据其高考时填报的志愿进入相关专业方向继续学习。(二)教师配备“致美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将按照省教育厅的文件要求实行首席导师负责制,全面负责学生的专业指导和知识体系的主动构建。进入二年级上学期后,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特长通过双向选择确定专业学习首席导师,由导师负责提升学生对学科专业方向、个人学业规划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并指导学生专业能力的持续训练和提高。所有学生三年级开始可以参与导师的课题研究、艺术创作、设计等活动。18 同时,单独为试验班配备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试验班的教学将由全院优秀骨干教师和学科、专业带头人承担;并聘请校内外、海内外著名学者和业界精英来试验班授课。充分利用和发挥我院作为全国八所专门美术院校之一的学术号召力和客座教授、楚天学者等丰富的优质资源,打造并保证试验班高水平、国际化的教学师资队伍和实际的教学效果。并合理利用为落实《省部共建武汉城市圈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精神、充分发挥武汉地区部委属高校和省属高校的学科专业优势、由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发起的在南湖片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武汉科技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十所学校的校际联合办学这一平台的各种教学资源。“致美试验班”学生从一年级进校开始,就安排有科研、创作、设计课题的教师作为课程教师,让学生提前接触科研的环境和氛围,吸纳学生参与科研工作,让其对整个科研过程及思路有切身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三)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1、培养模式“致美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将探索高端视觉艺术人才创新性的灵活培养模式,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培养,提供课程模块由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组合并构建具体课程体系和学习计划。试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是开放性的,并不完全对应已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具体内容,通过给学生提供全院最优质的资源和师资,由学生按照自己的成才倾向和规划对具体课程进行选择性修读。试验班的人才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课程模式划分,建立面向国际的艺术素质拓展课程新体系,建立跨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和艺术学学科的以探索培养为导向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在弱化必修课和选修课概念的情况下,设置课程模块和选择平台,制定彰显个性的个人修读计划和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每位学生都有一个自我塑造和自主发展的目标。18 试验班学生在本科培养期间实行“视觉艺术基础通识教育平台+跨学科(专业)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教育平台”的培养方案。构建低年级实施视觉艺术基础通识教育与跨学科专业学习,高年级实施学科大类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新模式。一年级学生实施视觉艺术通识课程和基础课程教育,以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夯实基础;从二年级起强化跨学科专业素质和应用能力培养,广泛接触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和新材料、新技术;三年级对学科大类进行选择,所选课程必须有60%同属一个学科;四年级确定毕业创作或设计或论文的方向,完成毕业作品。同时,为强化学生国际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将积极引进国外著名大学优秀教育资源,开展国际合作联合培养本科生,聘请国外教授授课,开设专门的国际艺术前沿系列讲座,举办海外夏令营、本科生参与国内外短期研修班、国内艺术采风与游学等。并且,尝试将四年学习时间分为1+2+l、1.5+2+0.5等灵活多样的学习阶段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共同培养,使学生能有更多更好的机会接受高端艺术教育。2、培养动因和理念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和物质条件的极大丰富,文化强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人们对更为丰富和高品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明显提升和扩大,这在客观上产生了社会对文化艺术产品的巨大需求。《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并且,“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富有感召力的目标,要求我们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新艺术18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并能够提供适合我国国情的有民族特色的视觉艺术产品,这是关系到民族文化传承和国家文化安全的事情。因此,作为专门美术院校,探索在新的更高的层次上培育能够把握学术领域和艺术市场的话语权的文化艺术方面的领军人物和顶尖人才,是刻不容缓的事情。而且,保证视觉艺术文化的民族性和创造力,提升我国视觉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符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和模式的形成和不断完善。这就需要专门美术院校承担起对从西方引进的传统高等美术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和改革的重任。同时,伴随着当今商业社会、高新科技的发展,电视、电影、图片、画册、广告和连环漫画等大众公共传媒的发展,图像生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充斥着都市社会。随着成像技术与电脑的普及,社会大众都成为潜在的图像的制造者和使用者,人们越来越习惯于用图像来彼此交流。视觉文化的冲击和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交融,使得当代艺术中创作和设计的观念、技法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现行的美术教育模式中以专业或者专业方向进行培养,不利于交叉学科、专业的发展和创新性探索。因此,需要专门美术院校在专业、文化基础好的少数学生中进行试验性教学研究和实践,以探索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方向。3、培养目标试验班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涵养和艺术素质的当代艺术顶尖人才,探索中国视觉艺术教育新模式为目标,以期完善中国以往的高等美术教育,拓宽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和多种媒材综合运用的领域,使学生拥有更广泛的自我发掘能力,以更高远的格局来把握当代艺术的未来,具备较高的创造力、表现力和理论修养,并具有较强的自我反思判断能力,为我国视觉艺术和创意文化的发展中领军人物和顶尖人才的出现奠定基础。4、课程框架和基本要求试验班学生在本科培养期间实行个性化培养计划,但必须完成视觉艺术基础课、学科大类基础课、学科方向课、艺术实践课、公共理论与综合素质课(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文化体育课、艺术史论课)五个18 课程模块的相关学习任务并通过考核。模块中的具体课程由学生在首席导师指导下进行自主选择,单独构建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同时聘请院内外知名专家开设各种类型的短期研修班和讲座,包括包括中外美术史、世界与中国文明史、哲学与宗教、西方重要艺术流派、科技发展史、现代建筑、现代服装、环境与设计、艺术美学、设计创意、人类学、心理学、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分析等等。在创作和设计的实践阶段重视创作、设计和展览实践,通过学生自选题、命题、再创、模仿等手段进行艺术方案的实施,每一阶段又根据不同的重点和要求可以划分成若干个小方案进行训练,探索顶尖视觉艺术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详见附件7:《湖北美术学院致美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培养方案》。(四)氛围营造1、试验班学生与其他学生一样,参加学校各类表彰及奖学金的申请和评定。试验班优秀学生奖学金的评优比例是普通班的1.5倍。2、研究生序列的合适课程、讲座、短期研修班等学习形式也将纳入本科培养阶段的七大模块以供选择。3、试验班学生将在图书、电子资源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室的使用方面享有与我院在职教师同样的待遇。4、试验班学生中成绩优秀者经本人申请并被批准,可免听某门课程,但须完成作业和实践环节,并参加期未考试。5、培育学术自由、平等讨论的风气,鼓励学生冒尖、求异。学院为学生提供展览、研讨BBS论坛和《湖北美术学院学报》等学术平台,建立一种宽松的学术气氛,鼓励学生亮出自己的学术思想,提出自己的学术见解,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尤其是试验班学生展览的举办,无论是个人展还是班级汇报展,都将极大促进学生进行创作和设计的积极性。经导师和主管部门批准,可参加学院内有关学术会议。同时,试验班学生将获得与我院优秀毕业生和杰出校友共同研习的机会。如知名油画艺术家曾梵志先生、石冲先生、国际著名平面设计师陈放教授、知名设计师李红兵先生等等。18 6、学生管理实行“单独组班,集中研修与分散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实行班主任制、学生创作、设计、论文实践教学制和首席导师制等一系列有利于学生成才的辅助制度。(五)制度创新与条件支持1、灵活的管理方式及考核测评标准。“致美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的学生将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学籍管理、考核方式等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试验班各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和举行时间拥有更大的弹性,注重综合考评学生的潜质和创造性。2、因材施教的分流机制。试验班学生在进入大三学年时,可根据一、二学年的前期学习情况和掌握程度,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美术学、设计艺术学或艺术学进行后期研修。进入大四学年后,根据自己在大三学年确定的学科大类和实际学习效果选择绘画、雕塑、摄影(美术学学科)、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画(设计艺术学学科)或美术学、艺术设计学、艺术教育(艺术学学科)进行毕业创作、设计、论文的开题,并在首席导师组建的导师组的共同指导下完成毕业课程和作品。3、确保试验班教学内容的前沿性。集合校内外优势资源,确保试验班教学内容紧跟学术前沿,并对普通班级产生辐射和共享作用。以举办暑期研修班或者指定选修的形式引领学生接触、了解艺术表现的新媒介材质和新技术,掌握最新的艺术观念和理论,从而使他们能够在传统技法与新技术和经典理论和新观念中游刃有余,进行整合、内化,从而指导自己的创作、设计和研究,为成为顶尖艺术家、设计师和理论家奠定基础。4、建立部分学生的本硕连续培养机制。绘画、雕塑等领域的领军人才、顶尖设计师和史论大师的培育不是一个短期能全面完成的阶段性任务。我院将对试验班学生在研究生招录中给予倾斜和优录政策。试验班将有相当比例学生毕业后有出国深造、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机会。5、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构建有学院美术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试验班人才培养方案,开设高水平的实践(实验、实务、实习)性课程。选派学生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企业进行短期实习、参赛和访学等活动。加强艺术从业者的实战培训,聘请艺术界知名专家、学者和艺术家、设计师、史论大师担任试验班客座教授,教授艺术实务和美术理论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技能。18 (六)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改革思路“致美拔尖创新人才试验班”将充分构建和发展国际合作培养机制。加强与国外知名大学合作,实施跨学校、国际化的“2+2”、“2+1+1”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及联合培养项目,定期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授课、开设专题讲座和举办学术报告。并将探索将暑期游学国际名校纳入五大课程模块教学计划之中的灵活做法。三、工作规划、保障与措施(一)五年初步规划:2010年至2011年,初步探索培养新途径,确立观念,不断丰富与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首先通过会议传达等方式在全院教师内部形成凝聚力,在全院形成既传授知识又加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要求教师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初步制定与起草各项管理措施以及相关实施暂行方案,并以第一批拔尖人才试验班的招生与建设为契机,鼓励教师用教育创新思想和教改成果指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初步规划“湖北美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1年至2012年,学校建成成熟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体制,继续鼓励教师队伍进一步探索新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扩大交流,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等七所专业美术院校展开全方位地拔尖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艺术类拔尖人才培养实施办法,制定年会制度,届时邀请各位专家为我院拔尖人才培养出谋划策。同时将开启探索国际合作办学合作培养模式工作、推进高素质拔尖人才七年制教育等途径来提升和完善拔尖人才培养体系。2012年至2013年,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已具雏形,继续深入贯彻创新教育思想,切实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与创新性改革。在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时,结合我院前两年拔尖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18 进行初步的拔尖人才培养工作情况汇总与总结,并及时修订与更新培养计划,计划将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提高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科学性,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能够不断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学校的整体目标定位并适度超前,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和措施。  2013年至2014年,力争成为艺术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示范区,建立和健全艺术类拔尖人才综合评价体系,发挥我院拔尖人才培养的示范带头作用。建立专项资金用于“视觉艺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研究项目,继续推动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以此作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试验田和示范园,从而全面带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并依据前期工作经验,全面开展学生综合评价的新体系的试点工作,引进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结合的综合评价系统,主要采用定量为主与定性为辅的综合评价指标、个人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统一的综合评价方式、公开公平公正合理的综合评价原则,以此深化拔尖试验班准入制度标准的科学化出台,进一步科学规范试验班的淘汰制与遴选准入制。2014年至2015年,在拔尖人才培养经验基础之上,对首届毕业生进行后期的动态观察,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了解首届毕业生的就业或升学现状,全方位调查研究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人才质量现状,并进行信息的整理与收集,形成有效的整改建议,对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修订,努力使得我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各项程序走入规范化、流程化以及合理化,在单项奖学金设立、研究生优录、拔尖人才的奖励与资助、高水平学术讲座与论坛等方面的工作程序已进入教育实践的典型阶段,我院拔尖人才培养模式进入有效良性运转阶段。(二)工作保障与措施1、切实加强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的宏观指导和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负责对试验班的培养方案进行指导和审议;为推动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班的各个项目扎实有序地推进,学院将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加强对该计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工作的院领导任组长,教务处、实验教学中心、科研处、财务处、学工处等有关处室负责人以及有关系(院)的主要领导人为主要成员。全面发挥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工作18 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调动全院进行拔尖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依照既定人才培养计划,建立健全拔尖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的协调与调配管理机制,深入推进教学模式探索、研究与改革培养机制,加强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化决策研究,根据艺术院校拔尖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及拔尖人才培养的模式转变,面向校内与校外广泛征求意见,建立健全拔尖人才培养选拔、培养、更替以及评价机制,并及时对广大学生与社会公布,增强政策调控的可信度、有效性以及科学性。2、细致划分职责,注重工作实效。为全力推进拔尖人才试验班的各项工作的实施,教务处将建制专项指导小组,具体负责该项计划的各项工作,与各系(院)相关负责人共同协商,制订《拔尖人才试验班工作条例》,细化各职能部门以及各系(院)所应承担的各项责任以及工作目标体系。教务处将与各系(院)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设定创新型人才招生制度、高水准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创新的课程体系和多样化的课程内容、严格合理的学生考核制度以及专项经费使用等等。实验教学中心将依据工作实施条例对拔尖人才试验班的实验教学做统筹性地安排,具体涉及实验教学设备的配置、实验教学的课程的具体事项安排等拔尖试验班的实验教学、运行管理以及改革与建设工作,并对拔尖人才实施动态跟踪式观察,对该班级的实验教学项目予以优先支持。科研处将全面发挥产学研一体化教学的项目资源优势,为拔尖人才试验班提供优质的,具有高度真实性和实践性的教学资源与教学平台。计划财务处将依据现有教学设施和条件以及计划设备作出年度预算,保证专项经费的高效使用。学工处将派遣专门辅导员对拔尖人才试验班的学生进行具体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全面引导工作。3、配套政策文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的创新是形成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机制的关键。这种制度体系涉及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学生管理、师资管理等各方面。学院将全面调研,深入研究与学习拔尖人才培养以及发展特点,研究制订人才培养实施细则,依据拔尖人才培养的特殊性,我院一方面将进一步修订、补充与完善各类配套18 规章制度,如《湖北美术学院本科学籍管理条例》、《湖北美术学院教学工作规范》、《湖北美术学院艺术考察(专业实习)教学管理条例》、《湖北美术学院关于本科生毕业创作(设计)、论文的管理规定》、《湖北美术学院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测评工作暂行条例》等,另一方面还将准备制定、出台与实施《湖北美术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计划”试验班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与明确遴选目的、遴选原则、遴选标准和条件、培养期内工作职责、培养条件、遴选条件、遴选程序以及其它相关事项,切实保证该项工作的科学有序的实施。4、设立专项资金,不断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拔尖人才项目相关负责人按照拔尖人才培养实际编制切合实际的专项资助经费预算,我院计划财务处与纪检监察审计处将严格审查经费预算,要重点保证拔尖人才培养方面教学类和学生事务类的资金需求,确保本科教学业务费、教学差旅费、教学仪器设备维修费、教学仪器设备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等日常教学经费能满足需要,并使其年生均支出额逐年增长。学院将积极筹措经费,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的投入,着力改善和提高实验教学条件。适当提高教师和拔尖试验班赴外开展交流、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经费标准。学院还将设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专项资金,积极支持该方面的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活动,为进一步深化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新思路、新办法。湖北美术学院2010年9月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