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0 KB
- 2023-09-06 14:20:02 发布
浅谈计划生育工作的制约因素及建议在一些贫困地区,广大基层干部谈“计”头疼,广大群众谈“计”色变。 立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现状,影响和制约计划生育事业顺利开展的因素很多,综合起来,可以用以下三点来进行概括。 一、恶劣的生产生活条件地域相对广阔但人口稀少、自然资源馈乏,人均占有耕地量较大但立地条件和耕作环境较差,生产投入和劳动强度超高但劳动收益偏低,再加上滞后的交通、能源、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恶劣的自然环境,这些都是贫困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生存和繁衍过程中难以摆脱的客观现实。尽管近年来,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深入实施,让部分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得以改善,但要从根本上改天换地,依然需要较长时间的努力。苛刻的生存条件、沉重的生活压力、超负荷的生产强度直接决定了强壮的男劳力在家庭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位置。“重男轻女”思想的存在因客观环境的制约而成为一种必然。 二、秉守传统,“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思想相对迟缓的经济发展步伐,一时难以突破的客观自然条件的制约,闭塞的交通和信息……大多数贫困地区群众长期生存在这样一种近乎自给自足的“世外桃源”6
中,他们很少有机会介入社会大环境,去身体力行地接触、认识、体味外界的文明与发达,也就同样难以深切感受到来自社会大环境中关乎生存与发展的竞争与压力,因而他们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极其有限,思想和精神状态转变很慢。生活现状决定了他们只能从自己生活的小天地出发,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与艰苦的生存条件的双重作用下,一代一代传承和沿袭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个根深蒂固的生育意识。尽管他们也无可例外地抱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的理想,但从主观上,从行动上却又没有为这个理想付出或者想付出却不知该从何处着手;或者也可以这样说,在他们的心理上,首先考虑的是要生一个能传宗接代和能在有朝一日赡养自己的儿子,其次才会考虑如何让自己的儿子成“龙”,女儿成“凤”。 三、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 目前,人口老龄化问题迫在眉睫,农村原有的养老模式的某些功能不断弱化,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尤其在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养老保障机构和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散居五保户较多,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问题比较突出,这直接导致广大群众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时的顾虑心理,“养儿防老”的思想成为一种必然。大多数山区农村,养老院等养老保障机构的分布平均每个乡镇尚达不到一处,一些无子女赡养的老人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只要手里有钱,家里有粮,虽然孤单,倒也可以自食其力,但如果体弱多病,年迈无力,身边又无人依靠,即使有钱,有粮,但饭无人做、衣无人补、水无人挑、油无人买、疾病无人管、寒暖无人理的艰难现状不能不让身受者苦不堪言,旁观者顾虑重重。6
针对以上三点制约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完善一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不断改善贫困地区农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针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劳动强度较大的问题,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不断加大人口居住相对集中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以为贫困地区改天换地的大魄力、大手笔,着力于“安居”工程、水利、农田、生态以及乡村道路、农村能源等基础建设,彻底改变贫困地区耕地靠牛驴、运输靠人力、柴禾靠人砍、水靠人挑、走路只靠两条腿以及“春种一料子,秋收一抱子”的落后面貌,有效改善生存条件,缓解生活压力,提高生产收益,将劳动强度降低到老人、妇女等弱势群体能够承担的限度。 二是对部分人口居住过于分散、条件过于苛刻,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过高、效益过低的地区,实施整体移民搬迁工程。通过以上努力,创造出适宜山区农村群众生存的人居环境,解除他们“没有强壮男劳力就无法生存”的顾虑,从而突破客观生存环境对计划生育工作的瓶颈制约。二、解决宣传工作浮于表面、沦于形式的问题,多层次深入宣传,多方位引导教育,促使群众生育观的快速转变 6
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上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但收效不甚明显;利益导向机制也初步建立健全,并顺利运作,但大部分群众依旧秉守着传统的生育意愿。其原因在于,目前,计划生育宣传工作的重心基本上被单纯地定位在宣传标语的刷写、宣传墙与宣传碑的制作以及宣传资料的发放和各种宣传媒体的操作上,而群众对这些千篇一律的宣传往往是不屑一顾的,这会儿看,一会儿忘,对单板的政策说教也是左耳进,右耳出,基本起不到震撼人心,引起共鸣的效果。强化宣传教育工作,一是要想方设法使宣传方式深入人心,关键是摸清群众心理,采用群众所喜欢和乐意接受的方式。我们不妨站在一个对计划生育工作怀有“对立”情绪的群众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才能让单板的政策宣传变成活灵活现的“故事”,从而诱发其心灵的感悟与震撼,共振和认同;二是要多管齐下,不断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要在抓好标语宣传、媒体宣传、阵地宣传、网络宣传、专干访视入户宣传的同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通过以群众为主体的活动的开展,引导他们主动学习计划生育相关政策和法规常识,主动考虑计划生育相关事宜,从而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采用周边发生的事教育群众,利用群众中的开明分子向群众宣传。所以我们不妨组织和发挥群众中开明分子的力量,来教育和引导其他群众,达到扶持和培养一个,带动一片的效果。 总之,社会成员思想认识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决定力量。在贫困地区农村,要彻底突破群众落后的主观认识对计划生育工作形成的瓶颈制约,宣传教育工作是关键。只有宣传载体丰富多样,教育方法深入人心,才能促使群众狭隘个人主义和传统守旧主义的生育观向适应形势、适应和谐发展大局、顺应政策要求的方向转变。三、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从“人”开始把贫困地区农村推向社会化和现代化进程6
贫困地区计划生育事业的顺利推进有赖于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就是要把贫困地区素质较低、思想认识落后的群众由自己所生存的贫穷、落后的环境中推向文明发达、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接受熏陶、磨练和社会再教育。一是要加大贫困地区农村人口再教育力度。要以村(社区)人口文化活动中心、农民工培训中心等为基地,采用政府投资引导、村组集体组织、群众广泛参与的方式,以群众所欠缺的和所需要的文化、技术、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为重点内容,积极实施农村人口再教育工程,尤其要加大农村人口中青壮年群体的办事创业素质和适应社会竞争能力的培养。通过再教育,有效强化贫困地区人口素质,为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必要的人文基础。 二是要多层次多渠道推进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目前,贫困地区农村的育龄群众纷纷涌向外地打工、经商、办企业,这对计划生育工作的作用是具有双面性的:一方面,由于目前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体制尚不健全,给部分逃避计划生育的流出户以可乘之机,造成大量的计划外出生;但另一方面,农村的育龄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一旦走出贫困地区那个狭隘的小天地,步入文明开放程度较高的社会大环境,由于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的改变、接触的社会群体的不同、生活压力和社会竞争已改变 ,使他的思想素质和认识观念也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被迫实现了由狭隘落后向文明进步的转变。 6
综上所述,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劳动力转移就业步伐,一方面是将农村人口从贫困地区中农业这个高生产强度、低投入低收益的行业置换出来,去从事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等效益较高的行业,创造更高的社会价值,具有可观的经济意义;另一方面,是将农村人口从贫困地区这个狭小、封闭、落后的生活环境中推向文明、现代化程度较高、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将思想观念落后、文化素质较低、精神风貌较差的农村群体通过社会环境的熏陶,转变成思想认识和整体素质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群体,然后通过这个新群体来带动农村的整体发展,具有可观的社会意义。 四、建立健全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贫困地区农村群众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的后顾之忧 从贫困地区现状出发,除了继续发挥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农村“两户”养老保险等养老制度以及现有的养老机构的作用外,应该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更全面的多层次的养老模式,充分发挥个人、集体、家庭、社会和政府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大养老资金的投入力度,考虑以村为单位建起养老院,扩大养老机构建设规模,对“有女无儿”且无人赡养的农村老年夫妇相对放宽入院条件。通过不同渠道满足农民的养老保障要求,真正达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彻底消除他们落实计划生育政策时的后顾之忧。大新庄村村官李晓明2012年2月23日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