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50 KB
- 2023-09-05 23:30:02 发布
-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思明区2007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发[2006]10号)、《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我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厦府[2006]411号),推进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全面发展,更好地满足辖区群众基本的卫生需求,根据我区实际,特制定2007年思明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计划。一、工作目标构建完善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社区卫生“六位一体”功能,建成拥有一流网络、一流设施、一流队伍、一流服务、一流质量的社区卫生服务新体系,社区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服务满意率进一步提高,努力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工作目标。二、预防为主,综合服务,不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1、健康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普及健康知识,增强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全民健康素质的提高,争取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85%和75%以上,中小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相关行为形成率分别达到90%和85%以上。
各中心、站要利用全年主要卫生宣传日,开展义诊、咨询、讲座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要针对社区老年人较多,文化程度不高的特点,做到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易被群众接受、受群众欢迎。各中心全年应至少开展12次以上有规模的讲座、义诊咨询等宣传活动和每月刊发一期健康墙报,各站至少开展6次以上的宣传活动和每两月刊发一次健康墙报。区疾控中心要加强与社区、居委会的沟通联系,继续开展“健康教育示范社区”活动,加强基层人员的健教技能培训,做好健教业务技术指导工作。同时,加强与电视、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的配合、联系,定期发布工作动态信息,有针对性地举办有影响力的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健康意识,营造社区防病治病的良好氛围。2、慢病防治和弱势人群管理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继续开展免费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体检,有针对性地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残疾人和精神病人等的管理,各中心全年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病人规范化管理原则上不少于800人,各站不少于200人,当年进入60岁老年人建档率不低于60%,并逐年提高;为辖区内低保人员和“三无”人员实行医疗救助,每年给予减免一定数额的医疗费用,实行门诊诊察费、门诊注射费免收政策;要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充分发挥残疾人康复站的作用,开展辖区内残疾人摸底调查、评估、建档,根据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制定康复训练计划,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免费的康复训练和随访指导,做好“残疾人康复示范区”评估验收的准备工作。
各中心、站应重视支持慢病管理工作,加大慢病经费投入,稳定慢病管理队伍,充分调动社区有限的卫生资源,针对本辖区实际,确定工作重点,制定工作方案,逐步展开工作;应落实全科医师管理责任制,从提高人员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动员、督促门诊医生、全科医生参与社区慢病管理,确保慢病管理水平;慢病的社区随访分为社区个体随访和社区群体随访,各中心、站可结合本辖区实际,以门诊随访和入户随访为主,并结合社区定点随访、电话随访等其他随访方式,提倡“一对一、面对面”的服务模式,保证服务质量;各中心应积极探索适合我区的慢病管理模式,开展慢病管理信息化试点,提高服务效率。区疾控中心应采取定期、不定期检查,为社区慢病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并对各中心、站慢病管理效果和管理质量进行评价、反馈,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方案,提高各中心、站管理水平,也为年终考核和经费划拨提供依据。3、计划免疫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和管理,力争实现2007年“四苗”
单苗接种率、乙脑和流脑疫苗接种率95%以上,乙肝疫苗三针全程接种率98%以上的工作指标。各中心应在教育部门、街道、社区居委会配合下,定期组织人员下社区开展主动搜索,及时、准确掌握流动儿童资料,发现未按要求完成免疫规划的儿童,及时通知补证、补种;开展民办托幼园所儿童预防接种检查,发现漏种及时给予补种;严格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开展预防接种工作,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做好疫苗进出登记,加强生物制品的管理,并按要求上传儿童接种信息。4、妇幼保健各单位要继续做好孕产妇及儿童建卡工作,做好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和高危孕产妇的追踪管理,并配合街道、居委会做好优生优育、妇女儿童保健等的宣传工作;要继续做好妇幼信息的收集、上报,加强妇幼信息漏报调查和本底资料调查,确保2007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均达到90%以上,各项指标均达到“两纲”要求。继续开展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建设工作,各中心应按照《厦门市儿童保健门诊规范》有关要求,完成场所改造、设备配置、人员培训等工作,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各中心应继续与计生、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定期下社区开展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和摸底造册工作,及时发现适龄儿童,提高流动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和疫苗接种率。各社区卫生服务站应协助中心做好辖区内流动儿童预防保健工作。5、医疗服务
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继续做好社区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抓好门诊病例、处方、急诊出诊记录等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力争在门急诊总量有新的突破;要进一步降低药品价格加成率和药占比,降低平均每门诊人次医疗费用,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要进一步强化院感管理工作,保证医疗安全;要定期开展“三基”知识培训、考核,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要认真执行卫生技术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规范卫生服务行为。各中心要做好辖区内老年人的社会化养老工作,与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审核确定的居家养老服务对象签定医疗服务协议,派出执业医师每周上门提供不少于1次的医疗服务,解决老年人求医问药和日常护理问题,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健康体检、咨询、康复训练、巡诊、家庭病床等医疗服务。区卫生局将委托区医院组织各中心医护人员“三基”理论知识考核,并定期抽取各中心门诊处方进行医疗质量评价,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年终考核体系,提高所占分值比重,切实引导、督促各中心抓好医疗质量。6、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建立门诊医生工作站,实现门诊-社区保健管理的一体化,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对社区居民健康信息进行动态监控和管理,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继续加强考核、业务指导与监督。
1、加强考核与业务指导,完善考核体制。加强平时的监督与考核力度,开展定期、不定期检查,并根据2006年工作情况和新一年度工作需要,组织区社区业务指导组调整考核标准,布置全年工作。区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区疾控中心应定期下社区开展业务指导,及时发现、解决各中心、站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改进工作,保证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2、各中心应加强对所属各站的管理和业务指导,及时传达政府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帮助解决各站业务、技术方面的困难,提高各站卫生服务水平。各站应密切配合中心,协助做好各项公共卫生工作。3、加强执法监督,规范医疗行为。区卫生监督所要加强对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执法监督,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执业人员资格、执业行为等的专项检查,坚决查处未经批准开展跨科诊疗、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等违反卫生法律法规的行为。四、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医疗质量。1、加强全科医师队伍培训。支持和鼓励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参加省市组织的社区全科医师培训,2007年厦门市卫生局将举办全科医师培训班,各中心、站未参与培训人员均应积极参加,争取到2008年,全科医师、护士岗位培训率达到90%以上。2、区卫生局将定期、分批举办社区业务培训班,组织区疾控、妇幼、区医院相关专业技术骨干对各中心、站关于健康教育、传染病防治、院感护理、医疗质量等方面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区医院、区疾控中心、区妇幼保健院要根据社区工作实际,有针对性拟定全年培训计划,确定全年培训重点内容,并组织培训后考核,考核成绩作为2007年终考核评分的依据之一。
3、加强与各综合医院的技术协作,鼓励各中心、站选派人员到各综合医院培训进修;同时,根据需要有计划地引进人才,引导中高级医务人员到社区工作,提高整体医疗水平。区卫生局将从社区卫生经费中划拨专项培训经费,用于支持各中心每年定期选派1~2名优秀人才到各综合医院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轮转进修、规范化培训,提高社区医生技术水平。五、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各中心应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以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展受群众欢迎的服务项目,完善服务措施。同时,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引导和推进人员分配制度改革,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在做好医疗业务的同时,确保各项公共卫生工作保质保量的开展。通过努力,逐步探索适合我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新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确保我区社区卫生服务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