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50 KB
  • 2023-06-04 08:16:06 发布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1.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2.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是一种与需要相联系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由于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以协调性为特点,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起点,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儿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儿童时期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如能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采用优化的教育手段,就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良好的习惯,无论对个人还是对整个社会都具有无比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对个人来讲,一种好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小学生的可塑性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因此,低年级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只有在良好的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认知、学会合作、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学生,最终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虽然低年级儿童的行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情景性和不稳定性,他们的行为常随着兴趣而转移,还不懂得所有的行为应遵循一定的道德规范和要求,更不懂得形成良好的习惯对自己意味着什么;但同时,低年级的儿童善于观察和模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此时培养各种良好习惯最容易见效。因此,养成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抓好小学低年级这一“关键期”,对孩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以便为孩子日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树苗易直也易弯。”低年级儿童正如小树苗一样,如果能唤起其习惯的养成意识,并加以正确引导,他们就会沿着好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运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由自发走向自觉。
  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要突出重点,将教育内容具体化。如在道德行为习惯方面,低年级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礼仪习惯,即对本班同学,对父母,对老师有礼貌,乐于助人等。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的感知中无意性和情绪性比较明显,容易被新颖的内容所吸引,如果行为训练的形式单一,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感。为使学生愉快地接受行为训练,训练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力求“趣味”二字。因此,对低年级儿童的训练可增加一定的游戏,使训练成为一种愉悦的活动过程。如训练一年级学生正确的五姿(坐姿、立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在班中开展“请你像我这样做”的有趣活动,课前或课中适当时间,老师做出一个正确姿势,并说:“请你像我这样做,”同学们立刻学做老师的样子,从而养成端正姿势的好习惯。
  习惯是在不断重复和练习中逐步形成的,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不能贪多求全,而应有计划地一步一步地实施,一个习惯一个习惯的形成。思想品德教材中有许多要求学生形成规范行为习惯的内容,如对人有礼貌,遵守课堂纪律,升国旗时要肃立等,对这些规范点必须以规范化的动作反复训练学生,使之形成习惯,成为不由自主的行动。
  小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庭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一定要抓住小学低年级——这一训练学生行为习惯的最好契机,严抓严管、奖惩分明、时时引导,常抓不懈,才会取得成效,并为日后的道德品质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