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0 KB
- 2023-06-04 04:24:06 发布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高效课堂”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
“关注每一个孩子”,这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教育口号。真正从每一个教育细节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公平教育就不再是一种期许,一种口头宣言了。
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无疑应该是“高效课堂”研究的重要课题。
有一句被教育届和社会广泛认同的话,叫做“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好则好矣,但似乎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事实上,起跑便会分出先后,基础不同,条件不同,背景不同,怎能“齐步”?那只能如体操列队表演,前边的放慢步伐,降低速度,在统一口令下“齐步跑”了。进步的先后是正常的,问题是我们对稍后者(暂时的“输者”)给予了多少关注、理解和帮助。我很赞成这样的见解:“把每个孩子当做课题来做。”“让每一个座位都光。”
由于竞争的压力,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着“快跑者”,我们的教学着眼点,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的评价标准,很少惠及跑得慢的那个“弱势群体”,致使他们不仅输在了“起跑线上”,而且在跑的过程中,差距越拉越大。当然,课标的标高不能降低,教材的要求不能打折扣,我们不能因为迁就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便降低教学内容,放慢教学进度。于是,如何使每个学生在同一课堂有最大的进步空间,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这一课题以往很少有人涉足,因为各种量化的评价标准似乎都还没有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也难怪,有了状元,有了冠亚军,有了上线率,陶醉都忙不过来,哪里还会顾及那关大局“的进步呢?
终于看到”高效课堂“提出要关注”最后一名学生“的观点:”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这是”高效课堂“别于以往任何一项课题研究的一个亮点。不要以为有了一个统一的”模式“,就彼此彼此,所有课堂就都”高效“了。忽略”最后一名学生“的进步而谈”高效“,至少是不完整的。如果简单地以上线率的升降来评价是否”高效“,那”高效课堂“也就成立了高升学率的另一个堂而皇之的解读了。
”高效课堂“实施的不是”复式教学“,不是”同堂异科“的分级教学。在课标同一,教材统一的课堂,如何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而且有据此量化评价老师教学的标准,看来是给”高效课堂“出的最大的一道难题。
新东方校长俞洪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这应该是关注”最后一名学生“的最好范例。
“关注每一个孩子”,这是一个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教育口号。真正从每一个教育细节做到“关注每一个孩子”,公平教育就不再是一种期许,一种口头宣言了。
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无疑应该是“高效课堂”研究的重要课题。
有一句被教育届和社会广泛认同的话,叫做“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好则好矣,但似乎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景,事实上,起跑便会分出先后,基础不同,条件不同,背景不同,怎能“齐步”?那只能如体操列队表演,前边的放慢步伐,降低速度,在统一口令下“齐步跑”了。进步的先后是正常的,问题是我们对稍后者(暂时的“输者”)给予了多少关注、理解和帮助。我很赞成这样的见解:“把每个孩子当做课题来做。”“让每一个座位都光。”
由于竞争的压力,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着“快跑者”,我们的教学着眼点,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我们的评价标准,很少惠及跑得慢的那个“弱势群体”,致使他们不仅输在了“起跑线上”,而且在跑的过程中,差距越拉越大。当然,课标的标高不能降低,教材的要求不能打折扣,我们不能因为迁就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便降低教学内容,放慢教学进度。于是,如何使每个学生在同一课堂有最大的进步空间,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而这一课题以往很少有人涉足,因为各种量化的评价标准似乎都还没有真正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也难怪,有了状元,有了冠亚军,有了上线率,陶醉都忙不过来,哪里还会顾及那关大局“的进步呢?
终于看到”高效课堂“提出要关注”最后一名学生“的观点:”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这是”高效课堂“别于以往任何一项课题研究的一个亮点。不要以为有了一个统一的”模式“,就彼此彼此,所有课堂就都”高效“了。忽略”最后一名学生“的进步而谈”高效“,至少是不完整的。如果简单地以上线率的升降来评价是否”高效“,那”高效课堂“也就成立了高升学率的另一个堂而皇之的解读了。
”高效课堂“实施的不是”复式教学“,不是”同堂异科“的分级教学。在课标同一,教材统一的课堂,如何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而且有据此量化评价老师教学的标准,看来是给”高效课堂“出的最大的一道难题。
新东方校长俞洪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美国有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上初中刚开始学物理的时候,他的物理成绩很差,只考了8分。物理老师找他谈话,让他好好学物理。学生说我不喜欢就是学不好,老师特别聪明,他告诉这个学生,别的同学都是60分及格,你下次只要考到9分就算及格。学生一想我随便划个勾就能及格,很容易,于是就答应了,结果下次考试考了28分。“这应该是关注”最后一名学生“的最好范例。